當前位置: 首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 云南重要講話精神
來源:教研室
2015年1月20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白族村民李德昌家的小院中,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叮囑道:“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總書記特別提出生態環境是云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云南要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洱海邊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
2020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濕地,看到冬日的滇池,陽光燦爛,鷗鳥成群。總書記肯定了滇池治理成效。他強調:“我們要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一定要摒棄過去那種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做法。我們提出新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從當前看,老百姓現在吃飽穿暖了,最關心的就是環境。長遠來講,我們不能吃子孫飯,要造福人類。”
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生態環境保護的關心,是對我們目前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云南的生態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基于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考慮對云南提出的一個政治使命,更是對云南生態保護工作的鞭策和鼓舞。5年來,云嶺兒女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承擔建設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使命,交上了不負重托的云南答卷。
云南省全力抓緊抓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施9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湖泊水質穩中向好,撫仙湖、瀘沽湖水質I類,陽宗海、洱海III類,滇池草海、程海IV類,撫仙湖、瀘沽湖、陽宗海達到了2015年以來水質最好,滇池水質為30年來最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藍天保衛戰持續推進,2019年云南大氣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8.1%。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國土山川大綠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等工程。圍繞生態美、百姓富兩個目標,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大力發展核桃、茶葉、鮮花等高原特色農業,讓大地增綠、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正在云嶺大地不斷探索。
洱海邊,碧波萬頃、蒼山輝映;滇池畔,漁帆點點、人鷗同樂!云南已建立166個自然保護區、18個國家濕地公園、13個國家公園,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85%以上的重要野生動植物保護物種得到有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成果豐碩,云南在全國率先發布《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啟動編制《云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世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及其議定書締約方會議將于今年在昆明舉辦。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云南省紅河州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區和騰沖市被第二批命名之后,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被命名為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鹽津縣、洱源縣、屏邊苗族自治縣被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盡在征程。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云南如何把生態資源優勢更好轉化為發展優勢,解決云南生態保護要求高,而保護能力較低、經濟發展水平不足的狀況,需要我們牢記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要繼續抓下去,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把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的囑托,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政治責任,切實筑牢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努力將云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繪就壯美輝煌的七彩云南新畫卷。(教研室 尹未仙)
上一篇:羅雷:承民族文化根脈,續團結進步新篇 2020-04-07
下一篇:楊松祿:廣泛凝聚邊疆治理的強大合力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