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 云南重要講話精神
來源:人事處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深入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鄉親們,實地了解脫貧攻堅情況,并指出,要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開發式扶貧同保障性扶貧相銜接。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黨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踐行共產黨初心使命的宏偉目標,扶貧如登山,越往后越難,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如何打牢脫貧質量、增強“內功”成為決戰決勝的關鍵。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民族眾多,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尤為突出。在脫貧攻堅工作推進過程中,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重要思想,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貧困地區穩定高質量脫貧。
一、堅定“四個自信”,補足信仰之鈣
扶貧先扶志,要先在貧困群眾的頭腦中樹立起對國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心,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特別是在今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應對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了我們國家強大的社會動員管理能力,體現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也處處彰顯著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雪中送炭”的優秀民族文化傳統,越是在嚴峻的災難面前越能凝聚出攻堅克難的勇氣和力量。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要充分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幫助貧困群眾樹牢“四個自信”,堅信國家一定有信心有能力把貧困問題解決好,也要堅信在全國人民的關心幫助下,通過自身努力未來一定能實現美好愿景。
二、提升知識技能,筑牢新發展理念
鄧小平同志曾說:“發展起來的問題不一定會比不發展的時候少”。新時期國家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現狀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我們黨立下了“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軍令狀,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決不能再走消耗型發展的道路,走生態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在脫貧攻堅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的同時,要注重貧困群眾的知識技能培訓,擺脫經驗主義,消弭落后地區和發達地區的理念差異,樹立超前意識和創新意識,真正實現協同發展。
三、激發內生動力,發揚勤勞美德
事非經過不知難,脫貧攻堅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激發貧困群眾的自身動力,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機遇,從根本上樹立“我要脫貧”的信念。充分發揮思想引導和教育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的青少年和年輕人中樹立起以勤勞奮斗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理念,逐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地方風氣,為當地的長遠發展提供人才和勞動力保證。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思想意識又指導具體實踐,在目前脫貧攻堅工作中緊盯“兩不愁三保障”這個核心標準的同時,同樣要注重思想意識的改造,斬斷窮根,讓貧窮落后地區的群眾頭腦富足起來,開闊視野,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人事處 嚴慶超)
上一篇:楊松祿:廣泛凝聚邊疆治理的強大合力 2020-04-07
下一篇:徐敏:深刻領會精神實質,腳踏實地干好本職工作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