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深入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
來源:云南網
生態興,則文明興。優良的生態環境是云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共同財富。為全局計、為子孫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這是云南的目標,更是云南的責任。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未來5年,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明顯的成績,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美、環境美、城市美、鄉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為普遍形態。
連日來,圍繞報告提出的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提升“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影響力等要求,代表們交流心得體會,發表真知灼見。
筑牢生態屏障補齊生態短板
“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開展生態保護治理修復,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為代表們關注和熱議的焦點。
“堅決退、堅決減、堅決調、堅決治、堅決管!”談到普者黑湖流域的治理保護,省黨代表、丘北縣委書記秦文波態度堅決。保護普者黑湖流域生態環境,是當前和今后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生態環境領域的“頭號工程”。秦文波介紹:“下一步,丘北縣將深入實施沿河截污治污全覆蓋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流域面山綠化工程、健全常態化管理機制,推進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陸空、地上和地下協同治理,不讓污水直排入河湖。在有效保護流域生態環境中當標桿、作表率,讓綠水青山、良田沃土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成為全縣各族人民的民生福祉?!?/p>
近年來,洱海保護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省黨代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局局長趙國龍依然有著清醒的認識,因為洱海保護治理還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繁重的任務。在趙國龍看來,洱海作為大理人民的“母親湖”,要在洱海流域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要根據洱海保護治理的“一湖一策”,全面落實“退、減、調、治、管”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類活動對湖體的影響,減輕洱海流域資源環境承載壓力,提升洱海流域精細化管理水平。在加強流域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管控的同時,加強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
完善治理體系提升保護水平
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支撐。
省黨代表、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質量管理室主任楊曉紅認為,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工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報告將“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寫入其中,這令她倍感振奮。楊曉紅表示,將積極探索和構建生態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確保監測數據的“真、準、全”,為報告中提出的“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一批標志性戰役”做好技術支撐服務。
生態治理體系包括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等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制度體系。
省黨代表、中國建設銀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長于凡認為,綠色金融是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他介紹,作為全國建行系統首家與省級政府合作開展綠色生態示范省建設的試點分行,中國建設銀行云南省分行將把綠色金融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重點圍繞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綠色建筑等主要綠色產業,提供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資產管理等綠色綜合金融服務,為云南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入金融活水。
分組討論時,亞洲象保護問題被屢屢提及。省黨代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政協副秘書長蘇建芳認為,應該提高亞洲象肇事補償標準,建立間接損失補償機制,讓群眾在保護野生動物過程中受益。同時,應加大基礎科學研究力度,為緩解人象沖突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依據。
守護綠水青山踐行低碳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端穩端好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才能筑牢子孫后代生存發展的根基。
今年10月14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生態文明論壇開幕式上,生態環境部表彰命名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我省雙柏縣、南澗彝族自治縣、西疇縣獲得表彰命名。
“林下中藥材產業讓2萬多農戶得到了實惠,也讓雙柏縣真正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省黨代表、雙柏縣委書記李長平表示,謀劃未來,雙柏縣將始終把全面開展生態保護作為關鍵任務,堅持綠色崛起、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作好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近年來,普洱市以“兩山”理念為引領,深入推進“生態立市、綠色發展”,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正成為普洱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優勢。省黨代表、普洱市委副書記、市委宣傳部部長任遠征說:“對普洱而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就要把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好,真正在體制機制、綠色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上作出示范,讓綠色成為普洱最亮的底色?!?/p>
“十四五”開局之際,“減污降碳”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熱詞?!半p碳”目標之下,如何構建高質量發展格局?來自企業界的代表們展開深入探討。
“報告提出的‘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讓我們企業的綠色轉型發展有了更強烈的緊迫感?!眮碜岳ッ麂撹F集團的代表說,作為一家傳統產業企業,昆鋼距離綠色低碳發展的標準還有明顯差距。今年以來,為積極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昆鋼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按照國家新的標桿能耗要求,今年來昆鋼所有基地的能耗都在控能指標范圍之內。
據介紹,目前昆鋼已投資7億元用于實施安寧新區的技改,全力打造新型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的高質量鋼鐵生產基地,這將為昆鋼未來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雙碳”“雙控”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昆鋼的實踐,代表著傳統產業企業綠色升級之路的不斷探索。如今,目標更加明確,路徑更加清晰。
上一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導讀】構筑各族群眾 共同的精神家園 2021-11-29
下一篇:【聚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用好改革關鍵招 集聚發展新動能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