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云南大學教授蘇升乾應邀來到云南中華文化學院,為2021年全省黨外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帶來了一場主題為“畫說中國故事”的中華文化講座。

蘇升乾認為,中國古代繪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繪畫在幾千年的源流中形成了獨特的審美體系,展示了中國特有的審美標準和人文精神。欣賞中國繪畫必須要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他進一步通過對《洛神賦圖》《步輦圖》《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不同類型中國傳統畫作的介紹,結合畫家生平與所處歷史時代進行解讀,使學員透過畫作進一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留痕工具和繪畫對象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力和社會發展水平

廣西花山巖畫,是目前為止中國發現的單體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巖畫。

漢代墓穴壁畫,腳踏北斗而舞,反映了中國的舞蹈、百戲(雜耍)、競技體育具有同一源流。

《馬王堆漢墓帛畫》,帛畫是中國繪畫特有的載體。

《唐代五牛圖》,繪制在中國特色的載體——紙張上。
(二)繪畫技巧反映了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和價值觀
西方藝術表達偏現實主義,中國畫偏寫意、擅留白、喜散點透視、長于線條表現力。中國畫一般不用明暗表達立體感,而是采用了“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遠人無目,遠樹無枝”等技巧,反映了中國傳統文人“不欺世、不媚俗”的精神世界。

齊白石先生的畫作中,最有特色的是用筆的力度和筆鋒的旋轉。
(三)繪畫主題反映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
蘇升乾指出,中國繪畫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體現了中國人對真(事物本質)、善(社會期待)、美(人的生理適應)的思想印象,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和中國文化的兼容性,構成了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清明上河圖》,宋代以來人物畫題材擴展的代表作。全景展示當時的社會面貌,因極大的人民代表性而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江山如此多嬌》,集中體現了中國畫的概括性、隱喻性,揭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在蘇升乾教授精彩的講授中,學員們仿佛跨越了歷史時空,與一位位古人對話,深深感悟了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思想和理念。

蘇升乾教授帶領學員們欣賞《千里江山圖》。
(文/圖 王太寧 2021年全省黨外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
上一篇:2021年云南省黨外中青年干部培訓班赴“長三角”地區進行實踐教學 2021-07-12
下一篇:民建云南省委2021年新會員培訓班在我院開班 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