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文化課堂
來源:文化交流處
本站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近日,云南中華文化學院邀請云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海青山副教授主講《中國文化的基因——漢字》中華文化講座,2023年全省黨外縣(處)級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全體學員參加。該講座為云南中華文化學院2023年第2期,總第52期。
海青山指出,漢字塑造了中國人,在漢字里幾乎可以找到中國文化的全部觀念、審美和情感表達方式。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漢字對文化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有“音、形、意”三個方面之美。漢字音之美在于四聲發音,單字單音,鏗鏘有力,音節和諧,朗朗上口,也極富音樂性。他分享了《季姬擊雞記》《施氏食獅史》《一姨醫異疫》《遺鎰疑醫》等多篇同音美文、同音繞口令、歇后語、對聯、俗語,以及近音近義趣事,妙趣橫生。而漢字形之美在于方塊形制和表意,它是中國人形象思維的基礎,也是很多趣味的依托。海青山從漢字字形字體的演變入手,趣解漢字字形,列舉古人的字謎和文字游戲,讓學員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雋永和神奇。而漢字意之美在于漢字是詩意的語言,總能表達形質之外的意蘊,書法、篆刻、楹聯、回文詩、字謎等,帶來妙趣無窮的精神享受。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應“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漢字作為我國通用語言文字,不僅對維護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和國家統一、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的連續性發揮了巨大作用,還因為它的高效和優美,讓中國人千百年來,徜徉其中,流連忘返,我們應該秉持中華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增強文化自信自強。(文:劉洋 審核:諸芳)
上一篇:“兩個結合”語境下云南少數民族電影音樂鑒賞 ——云南中華文化學院舉行2023年第1期文化共識沙龍 2023-05-16
下一篇:云南中華文化學院舉辦《國學經典與現代生活》講座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