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日報
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
李吉星
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云南民族眾多,要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實現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就要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建立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基本的策略和路徑指導,在2021年8月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而在具體的路徑、措施和方法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出臺有利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各地如何制定符合實際的實施方略和操作辦法,是構建民族互嵌社區結構,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實踐路徑的關鍵所在。云南立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結合實際省情,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拓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
傳承發揚優良歷史傳統。云南各民族分別有著語言、族源的親緣聯系和共同的歷史記憶。身處不同自然環境下,經濟互換互補、文化共賞共融、情感相依互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構建了云南親密融洽的民族關系,如洱源鄭家莊、民族團結誓詞碑等,反映了云南各民族共同秉承的優良歷史傳統,這對于促進各民族互嵌融合具有深層次的影響。
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充分依托自身條件稟賦,在融入新發展格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好新一輪促農增收三年行動。按照凝心鑄邊、產業興邊、文化潤邊、民生惠邊、互嵌實邊、開放活邊、固防強邊、協同建邊的路徑,推動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高質量發展。
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實施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傳承工程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主線,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保護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加強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構建民族互嵌式社會結構的環境,第一要消除社會結構分隔,第二要消除社會資源排斥,第三要消除社會心理疏離。在族際交往層面達到空間上的“交錯混居”、成員行為上的“交往互動”、情感上的“交流融合”,培育整合社區居民公共參與意識、提升互助和自組織能力、加強社區制度建設、提升基層管理機構服務意識和治理能力。明確把社區作為民族團結融合的著力點,打造“和和美美一家人”的互嵌式社區品牌。
持續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環節,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形成認同。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于各族群眾更為直接廣泛地加強溝通、達成理解,進而在情感、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層面形成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目前,云南省3至6歲在園學前兒童普通話普及率達99%以上,基本上實現了相應的工作目標。
加強城鎮化發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省人口持續向昆明及部分區域中心城市聚集。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0%,實現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鎮的重大歷史性轉變。我省從以鄉村型社會為主體的時期開始進入到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新時期。在這一形勢下,要加強城市民族工作的力度,在推進“嵌”與“融”的同時,更加投射到如“家”這樣的情感、價值聚合體的塑造和構建上。
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民族團結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前提和基礎,要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鞏固和維護好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維護各民族合法權益,以發展促民生,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引導和推動各族群眾爭做民族團結的維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神圣國土的守護者,把“最可寶貴的財富”轉化為邊民富、邊關美、邊境穩、邊防固的能力和動力。
[作者單位: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本文系云南省社會科學院202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專項”(項目編號:XZX202507)的階段性成果]
上一篇:減負增效促實干 輕裝奮進新征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出臺一年間觀察 2025-08-07
下一篇: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鳴的時代樂章——智庫報告解析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