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民族團結 夯實邊疆發展穩定基石
劉偉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我國民族工作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云南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是新時代云南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現實需要,對于“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創云南發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維護民族團結。全面準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加強各民族在交往中互知、交流中互信、交融中互助,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充分發揮國家扶持民族地區發展各項優惠政策的引導作用,統籌把握,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完善工商管理、城市管理等制度。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愛民固邊模范村(社區)、鄉(鎮)、縣(市)創建,探索建立各民族間團結和境內外友好共建機制。推進“互聯網+民族團結”,加大對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識和民族法律法規教育宣傳的力度,形成維護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推進民族事務治理的法治化,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規范和處理民族關系。
全面改善邊境一線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向國家和省申請專項資金,根據邊境地區各族群眾的實際需求,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突出民生改善,著力解決邊境一線群眾最迫切最直接的現實問題,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邊疆民族地區群眾生活環境等為切入點,確保資金向民生工程傾斜、向邊境一線傾斜。持續加大力度,突出抓好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社會保障、養老服務等民生問題,使沿邊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強化沿邊一線重點生態建設,加快推進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等自然災害防御能力,確保邊境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得到安全保障。按照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加快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的要求,建立長效規范的災害救助保障資金投入和撥付制度,提高救助標準。建設生態安全屏障,促進邊境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國際睦鄰友好關系發展。
加大合力鞏固邊防。加強基層民主和社區建設,建立社會矛盾綜合協調化解的長效機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建強管邊隊伍,鼓勵和扶持邊境地區常住居民抵邊居住生產,規范和加強群眾性管邊隊伍建設,完善對邊境地區干部、管邊工作者的激勵政策。強化邊境縣(市),鄉(鎮)政法、基層武裝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邊防信息化建設。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加大邊境日常維護資金和境外領事保護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切實做好周邊外事工作。實現邊疆長治久安,人民生活富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作者單位:云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本文系2025年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協同發展改革研究專項“中國式現代化云南實踐的經濟增長潛力測算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省委統戰部統戰宣傳輿論工作專題會在昆明召開 2025-10-24
下一篇:堅決捍衛臺灣光復、回歸祖國的勝利成果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