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 云南重要講話精神
來源:云南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強調:“要保護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各族群眾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要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
我省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

云南民族村通過沉浸式展演、非遺體驗和節慶互動,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陳飛 攝

在香格里拉尼汝村,藏族爺爺給兒童講民族團結的故事。胡妤雅 攝

昆明市金星社區舉辦“筆墨丹青繪團結”主題書畫展。陳飛 攝
增強文化認同
建設共有精神家園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增進文化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和文化基礎。
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被譽為“白族民俗文化活化石”,全村1萬多人中約有60%從事扎染行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白族扎染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段樹坤說:“我們深入挖掘白族扎染的歷史背景、技藝特點和傳統文化,收集、整理、搶救幾經失傳的傳統圖樣1800多張、模板3600多塊、傳統扎染品700多件,使一大批珍貴藏品得到了保存和保護。今后,我們將繼續加大非遺傳承力度,培養更多扎染技藝傳承人,讓這項古老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還要研發適應當代人審美和需求的扎染元素服裝、工藝品,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喜愛扎染技藝。”
“南洋華僑機工穿越戰火烽煙歸國抗戰的壯舉,是各族人民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生動寫照。”在南洋華僑機工紀念館,瑞麗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林素瑋說,“我們將通過南洋華僑機工紀念館平臺,教育引導各族群眾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石榴籽’工作法為抓手,打造交往交流交融新平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南洋華僑機工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內涵。”
“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云南民族大學探索出了‘多元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育人體系,打造了‘石榴紅·青春映邊疆’實踐教育品牌,著力培養具有深厚民族團結基因和堅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新人。”云南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專職副院長楊文順表示,將切實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教育教學各領域和全過程,通過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大課堂”“實踐大課堂”“文化大課堂”“智慧大課堂”,著力建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思政課”,有形有感有效開展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拓寬實踐路徑
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近年來,我省各地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連日來,我省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對做好民族工作的方向更明、目標更清、干勁更足。
在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搬遷安置區,昭通市5個縣3.9萬余名搬遷群眾全部插花式互嵌入住到6個社區生活。搬遷入住安置區5年來,各民族群眾持續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學習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共享幸福生活。“我們將持續深化互嵌式融居模式,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開得更加鮮艷。”魯甸縣硯池街道黨工委書記熊娟表示,將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以“紅黃綠”精細化服務管理機制為抓手,推動各民族群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攜手共建更加和諧美麗的新家園,共同創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近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在平遠片區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示范區、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標志區建設,打造“石榴紅”系列活動品牌,推動各族群眾全面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文山州委民族團結工作隊副隊長曾守正說:“我們將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依托平遠片區優異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發展壯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建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核心基地,打造美麗集鎮、和美村莊、藍莓庭院,把平遠片區打造成為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的一個招牌、一面旗幟、一個亮點。”
在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景信鄉,“賓弄賽嗨”民族團結紀實館和“賓弄賽嗨”民族團結宣言標志性雕塑成為群眾打卡點。“‘賓弄賽嗨’是孟連縣各族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沒有血緣但像親戚一樣的朋友’的關系。”孟連縣景信鄉黨委書記巖共恩表示,景信鄉干部群眾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持續發力,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勇當服務發展的排頭兵,在共建美好家園、推動共同富裕上持續發力,不斷加強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各族群眾共同富裕,努力提升邊疆兒女獲得感和幸福感。
發揮文旅優勢
促進交往交流交融
山水相逢,情誼自通。旅游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橋梁和紐帶。如何進一步深化以旅促融實踐?各地干部群眾結合學習體會、工作實踐提出新思考、新打算。
“迪慶州始終將文旅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作為溫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程實施推進。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全面挖掘紅色革命文化、各民族優秀的當代文化等文旅資源,不斷增進各民族文化生活的共同性,在文化自覺自信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余文彪表示,迪慶州將以節為媒,架起民族交融“連心橋”;以文塑旅,激活共同富裕“新引擎”;以旅彰文,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同時,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搭建各族群眾情感共鳴平臺,拓寬各民族“三交”實踐路徑,實現文化樂民、旅游惠民,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繪就民族團結進步新畫卷。
騰沖市清水鎮三家村村民委員會主任李家免說:“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邊疆民族地區。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三家村從過去的貧困村變成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他表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信心加油干,圍繞鄉村旅游持續發力,把農家樂辦得更有特色,開發更多有趣的鄉村體驗項目,讓家家戶戶都吃上“旅游飯”,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今年春節期間,建水縣在全縣各鄉(鎮)策劃60余項“滇南鄒魯過大年”暨“一家人的建水”民俗風情系列活動,市民游客在共同體驗節日快樂氛圍中促進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學技藝、同賞展演中深化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我們更加堅定了發揮文旅工作優勢、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信心。”建水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孔春燕表示,建水縣將以“一家人的建水”旅居品牌建設為重點,推出一批“旅游+百業”的新產品、新業態,以千年建水紫陶文化積淀深度融合攝影、繪畫、手工藝等多元藝術領域,打造藝術旅居創業基地,以文旅融合深化民族交往交流。同時,以節慶文旅為突破口,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融入景區發展,攜手全球80余座城市創立“鄒魯文化聯盟”,與國內8城共建“升庵文化城市聯盟”,打造中華文化展示窗口和民族交融平臺,讓各族群眾參與文旅事業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上一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引發全省干部群眾熱烈反響 2025-03-21
下一篇:【牢記總書記囑托 開創云南發展新局面】省級單位和群團組織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實干實績推進云南高質量發展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