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專題專欄 >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
來源:云南日報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玉溪市一體推進學查改,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各級領導干部下沉一線,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件件掛賬、一項項銷號,讓整治成效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
今年4月之前,掙錢就顧不了家的難題始終困擾著家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的蘇斌。他常年在浙江打工,只有過年能回家幾天。如今,他在離家不遠的云南正大公司工作,每月能回兩次家,既方便照顧家人,薪資福利也十分可觀。和蘇斌一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新平人越來越多。新平縣以破解“就業難”為立足點,緊扣“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建設,精準摸排鎮域居民需求,深挖企業就業吸納潛力,聯合仙福鋼鐵、正大、神龍等重點企業,推出“黨群聚力 ‘職’等你來”項目,新增就業崗位2200個,實現本地居民3000余人穩定就業。
玉溪市黨員干部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作風建設的檢驗標準,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為民之策、利民之舉、惠民之效,推動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在一線解決。
易門縣銅廠鄉里士村委會村民主要依靠一座2002年建造的吊橋出行,2024年舊橋拆除重建,新橋因資金問題沒能建成,法峨村民小組322名村民出行成了難題。易門縣委常委班子成員下沉村組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將該問題納入常委班子“問題清單”,并組織縣交通運輸局、縣財政局等單位制定措施、倒排工期,爭取協調資金保障項目推進。今年5月19日新橋建成通車,大幅提升了群眾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玉溪市堅持“開門”查擺問題,暢通群眾監督渠道,采取實地調研、接訪接訴、民情懇談、干部談話等方式,通過“玉溪評議”“民生訴求服務一體化平臺”等線上渠道,全面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創新建立重點地區“民情下訪”“廉情聯系”工作機制,選取11個村(社區)作為試點開展“遍訪”,充分傾聽民意。紅塔區通過“局長走流程”“周三夜市”等形式,暢通綜合性事項辦理渠道。易門縣聚焦基層治理難點堵點,打造“楓橋小屋”,開設居民家門口的“解憂雜貨鋪”,讓居民的困難就近就便得到解決。峨山彝族自治縣甸中鎮組織開展“我說你改”大整治,開展“群眾點評”100余次,及時抓好各類問題整改整治。
上一篇:在堅持中見常態 向制度建設要長效 完善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機制 2025-08-14
下一篇:最后一頁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