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立足“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民族問題、宗教問題與邊疆問題相互交織”的統情,聚焦“鑄、融、建、提、法”五字發力,打好宗教工作組合拳,做實做細工作,推動宗教中國化的云南實踐行穩致遠。
一、“鑄”字當頭,做實做細政治引領、思想引導和工作指導,著力在培根鑄魂上下功夫。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將其納入全省宗教院校公共課程體系建設和宗教界人士培訓的“必修課”,引導宗教界人士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從思想、政治、理論、情感上增進“五個認同”,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結合“四史”學習和“三愛”教育,引導宗教界人士大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通過“重走紅軍過云南長征路”、參訪扎西會議遺址、瞻仰麻木栗坡烈士陵園等有形有感的活動,深切感悟紅色基因,大力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在全省邊境一線、中心城鎮、涉藏州縣等有條件的宗教活動場所建成首批8個“宗教界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宗教界人士中大力開展“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四條標準思想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宗教界愛國力量建設,深入挖掘云南宗教界愛國進步素材,講好宗教界與黨真誠合作、愛國愛教的故事;深入推進國旗、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團結進步進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五進”活動,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融”字貫通,做實做細價值觀引領、文化浸潤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助推,著力在適應社會上下功夫。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云南特點的宗教思想體系,推動成果轉化運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宗教界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組織全省性宗教團體每年至少開展一次講經講道、解經交流活動。通過編印優秀成果、制作音像視頻、組織專題活動等形式,推動講經講道、解經成果進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引導
信教群眾正信正行,構建和諧的宗教關系。指導全省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建立健全講經講道管理制度,強化政策指導,規范講經講道內容,編好講經講道范本,將中國思想、中國觀念、中國精神以及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的鮮活經驗融入其中,反對一切形式的宗教狂熱和極端思想。倡導使用國家通用語言講經講道,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支持宗教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教育工程,開展文化寺觀教堂創建活動。引導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教院校通過讀書、培訓、研討、體驗等方式,每季度開展一次主題鮮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提升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眾文化素養。各宗教在宗教禮儀、宗教建筑、宗教藝術、宗教服飾、宗教用品等方面融入中國元素、體現中國風格和云南民族文化特點。引導信教群眾尊重和參與我國傳統習俗和節慶活動,參與云南各民族傳統文化活動,增進文化交流交融,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感。教育引導宗教界樹立宗教文物保護意識,處理好宗教文物和宗教活動場所的關系,探索建立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的使用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使用保護好宗教文物。做好宗教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傳承、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工作。
三、“建”字立規,完善政策法規和內部管理規章制度,著力在全面從嚴治教上下功夫。堅持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云南特點的宗教團體組織體制和管理制度,切實發揮宗教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引導佛教、道教加強民主管理和財務監督管理制度的建設;伊斯蘭教提倡團結開寺,建立符合現代要求的民主管理制度;天主教完善“兩會三區”制度建設,壯大愛國力量;基督教進一步鞏固聯合禮拜成果,完善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基督教協會的制度。指導各宗教團體加強教職人員培訓教育和認定管理。建立健全宗教活動場所各項民主管理制度、自覺接受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檢查和信教群眾的監督,適應新時代法治社會的需要。加強宗教院校制度建設。牢牢把握正確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完善教師評聘、招生考試、教學管理、校園文化等制度。推進宗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課課程體系及地方教材建設,充分發揮宗教院校作為愛國宗教教職人員培養的主陣地作用,為云南省深化宗教中國化實踐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四、“提”字發力,推動黨政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宗教學研究隊伍提升素質能力,著力在匯聚宗教中國化力量上下功夫。支持宗教團體加強宗教院校和教職人員隊伍建設。加強對宗教教職人員的國民教育、法治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宗教教育,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高宗教人才綜合素質。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教職人員培養體系。辦好云南佛學院、云南藏語系佛學院、昆明伊斯蘭教經學院、云南基督教神學院,積極推動中國巴利語系高級佛學院建設,籌建云南道教學院。加大對宗教在職教職人員的教育培訓,各宗教院校每年按計劃組織好教職人員培訓,培養愛國愛教的高素質教職人員。引導和規范宗教傳統教育,推進宗教院校教育與傳統教育有機銜接。加強藏傳佛教寺廟學經班、南傳佛教總佛寺(中心佛寺)、伊斯蘭教經文學校(班)、基督教教育培訓機構的規范管理。依托高等院校教育資源,繼續加強教職人員在職學歷教育。選送優秀教職人員、宗教院校畢業生到全國性宗教院校、國外深造。選拔優秀中青年宗教界到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任職歷練。

2021 年 11 月 8 日,由中共云南省委統戰部和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云南省宗教界踐行“四條標準”研討會在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召開。
五、“法”字促和,織密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的法治保障網,著力在治理宗教領域問題上下功夫。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以“國家憲法日”“國家安全日”“政策法規學習月”等主題宣傳活動為抓手,推動宗教界深入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加強教風建設。引導全省宗教摒棄與時代發展相背離的思想觀念和教規制度。引導佛教、道教自覺抵制宗教商業化;伊斯蘭教自覺抵制“沙化”“阿化”、清真概念“泛化”和宗教極端思想的影響;天主教自覺抵制境外勢力、地下勢力的干擾破壞;基督教自覺抵制境外宗教勢力滲透,防止私設聚會點的蔓延。引導各宗教系統梳理、規范改進傳
統教規戒律,健全宗教教職人員懲戒機制和準入、退出機制。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引導宗教界處理好宗教與黨和政府、宗教與社會、國內不同宗教、我國宗教與外國宗教、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關系。建立云南省宗教團體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溝通、增進理解、共同進步。開展宗教界文化交流、演講比賽、法律法規知識競賽等活動,加強交往交流,引導各宗教、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推動宗教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引導宗教界主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支持宗教界依法依規參與扶貧、養老服務、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等公益慈善活動,主動參與鄉村振興、禁毒防艾、扶殘助學等,發揮宗教界濟世利人的優良傳統。繼續開展“宗
教慈善周”活動,深入開展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支持佛教、道教開展生態寺觀建設,將宗教關系和諧納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內容。
支持宗教界依法開展對外友好交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對外開放戰
略,支持云南宗教界積極參與國家組織的宗教界對外交流活動,開展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和不同信仰間對話,宣傳中國宗教主張,講好云南宗教和諧和順故事。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宗教文化交流,繼續舉辦好佛教“崇圣論壇”、南傳佛教“高峰論壇”、云南道教文化國際研討會等活動,促進與港澳臺的宗教文化交流。
[作者單位分別為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云南省委統戰部。本文為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邊疆治理中的文化認同教育研究》(YB2020013)研究成果之一。]
轉載自《中國宗教》2022年第9期。
上一篇:楊松祿:踐行“培根鑄魂”職責使命 辦好社科學術期刊 2022-09-22
下一篇:念興昌:云南統一戰線歷史文化宣傳宣講的特色優勢與實踐路徑 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