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全面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建立民主、發展民主的歷史經驗,不斷深化對世界政治文明演進規律、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并系統闡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民主的最新概括,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民主政治建設的總綱領,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彰顯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優勢和特色,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表述,進一步重申和強調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意。民主的本意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來統治和治理國家。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形態,一經出現就與國家政權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也使得民主成為一個政權或國家的重要合法性來源之一。為了獲得合法性,任何一個政權,不管是通過和平方式還是通過革命、政變等非和平方式獲得,也不管政權是多數人統治還是少數人統治,都對外宣稱是代表民意的或者是民主的。歷史發展到今天,民主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大,實現民主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人民當家作主”的本意是不變的。因此,對一個政權或者國家而言,能否真正代表人民,能否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和“人民至上”,就成為判斷其是不是真正的民主的重要標準。“以人民為中心”和“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執政理念,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那天起,這種理念就熔鑄在每一個共產黨人的血液里,體現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行動中。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民主政治建設的最新理論概括,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邏輯起點是人民。馬克思、恩格斯說過:“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意義,否則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問題就在于確定民主的真正意義。”民主的真正意義在于能否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離開人民的民主,這樣的民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確立以后,雖然強調“民有、民治、民享”,但實際上,無論是理論構建還是制度運行,都已經背離了“誰的民主”“為誰做主”這個根本問題,而是聚焦在“如何實現民主”這個問題上,這就導致現在的西方民主與“民主”的本意漸行漸遠。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闡述“全過程人民民主”時,開宗明義就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可見,中國共產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以人民作為邏輯起點和根本出發點的,這與其執政理念也是高度契合和統一的。

2022 年 3 月 28 日,保山市隆陽區政協召開“青龍街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協商議事會議,政協委員、群眾代表、社區干部、黨員代
表以及區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 楊瑞瑜 / 攝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體力量是人民。一般意義上,民主也可以理解為“人民的統治”或“多數人的統治”。受理論水平、政治認知、經濟條件、人口規模等的影響,要實現全體的“人民的統治”是不現實的,即便是古希臘雅典城邦也做不到。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九萬雅典公民,對于三十六萬五千奴隸來說,只是一個特權階級。”后世的西方民主理論家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認為國家的權力來源于人民的授予和委托,發明了“代議制”這一民主制度形式。但在這種制度形式下,大多數選民僅僅是在投票的時候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了休眠期。因此,在西方,民主政治并意味著人民在統治。而在中國,由于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與人民和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這就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人民、政黨、國家三者利益的統一提供了可能,全過程人民民主也體現出“以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取向的人民統治的價值取向”。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才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基于這樣的理論指導,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各個環節中,人民都是參與的主體,也正是因為人民的廣泛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的統治”的屬性才得到充分體現。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目的是人民。西方國家的民主更多體現為選舉民主。為了贏得選民支持,各個政黨、利益集團等大顯身手,無所不用其極,但一旦贏得選舉,當初作出的各種承諾很多就被拋在腦后。正如盧梭所指出的那樣,“簡單票選政治給人制造了一種錯覺,以為能夠擁有自由的權利,實際上就在投票結束之后,就降格為奴隸了”。美國一向標榜自己是“民主的燈塔”,但實際上美國的選舉就是有錢人的游戲,美式民主政治淪為“金錢政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人民“只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后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因此,西方民主不是為人民服務的民主,是一種形式民主,不可能真正實現人民的民主,也不可能給人民帶來真正的實惠。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政治生活需要作為價值旨歸,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過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參與實踐,讓人民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彰顯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要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勢和特點,而不是要削弱和縮小我們的優勢和特點。”那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色是什么?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最新概括和集中表達,是不是能夠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實際上,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色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已經給出了答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 60 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8個能否”作出了概括,即: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如何理解呢?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把握。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復合性民主。有學者認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種復合性的結構形態,具有單一性民主不可比擬的顯著優勢。何為復合式民主,即多種民主要素或形式按照一定的序列組合而成的結構有機性和功能互補性的民主制度形式。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復合式民主,它不是幾種民主要素或形式的簡單相加,而是系統集成,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從具體的實現形式來看,全過程人民民主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把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貫通起來,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內容上的整體性、運行上的協同性、人民參與上的廣泛性和持續性,可以最真實有效地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包容性民主。評價民主制度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參與民主政治的人民的廣泛性和代表性。美國總統選舉實行的是“代表人制度”和“贏者通吃”。熟悉美國政治運行的人都知道,“代表人制度”中“代表人”的代表性是明顯不足的,而多次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也表明,選出的總統并不一定總是代表民意的總統,這也使得美國的總統選舉制度飽受詬病。中國共產黨人所理解的民主從來就不是一黨一派的民主,而是范圍更大、包容性更強的民主。早在 1931 年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實行的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就包括了工人、農民、士兵。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指出,民主共和國“不是一個階級的國家和政府,而是排除漢奸賣國賊在外的一切抗日階級互相聯盟的國家和政府,其中必須包括工人、農民及其他小資產階級在內”。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邊區政府和抗日民主政權實行的“三三制”原則就是這種思想的具體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其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的“共和”二字就包含了共同參與的意思。為了體現人民的共同參與,中國共產黨先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了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證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包括各黨派、各階級、各階層、各方面人民群眾在內的全體人民共同執掌國家政權。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質性民主。西方國家的民主,本質上是一種形式民主。福山在他的文章中批評了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點,認為“當代民主制太容易成為僵局,什么都是硬性規定,無法作出困難的決策,以確保自己經濟和政治的長期生存”。西方民主程序設計的初衷是要讓民主很好地運轉起來,但實際上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使西方民主制度逐步固化和僵化,人民并沒有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因此,“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后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規定了什么樣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規則,更要看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科學的制度安排、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在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在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在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讓全體人民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民主。
三、全過程人民民主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2021 年 12 月發布的《中國的民主》白皮書明確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形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提了出來。這實際上指明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從歷史的維度來看,民主政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產物。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從本國的實際出發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政治文明,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成果;從民主形態來看,現代政治文明,包括資本主義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共同推動著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之所以說全過程人民民主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新就新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對現有政治文明形態的超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終歸光明。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民主是全人類共同的價值。《中國的民主》白皮書指出:“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每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民主政治、如何發展民主政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由國際社會來評判。人類民主政治發展,如果從古希臘城邦民主制算起的話已經有 2000 多年的歷史,而近代民主政治一般是以 1688 年光榮革命的勝利開始的,到現在也是 300 多年了。可以說,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西方民主政治引領和推動了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很多后發的國家都是以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特別是英國、美國、法國等作為民主政治發展追求的目標和模仿的對象。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先發優勢,通過理論建構、媒體宣傳和文化輸出等形式,牢牢控制了民主政治的理論話語權,常常戴著“隱形眼鏡”、居高臨下地評判其他國家的民主政治,人為地把世界各個國家劃分為“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甚至粗暴地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民主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的,每一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文化和政治傳統,選擇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不一樣,民主政治形態也應該是不一樣的。但一些國家照搬照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政治理論和政治制度,不僅沒有實現政治穩定和政治發展,反而陷入政治衰敗的泥潭難以自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正是民主政治形態和民主實現形式的多樣性,才讓人類政治文明更加璀璨光明。
隨著歷史的演進和人們對美好政治生活的向往,人們越來越發現,西方的資本主義政治文明形態并不是那么完美無缺。就拿自詡為“民主燈塔”的美國來說,兩黨之間互相傾軋、種族歧視越演越烈、民粹主義方興未艾、行政決策效能低下等,嚴重困擾著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而最早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英國,經濟長期低迷、政壇亂象迭出、政客丑聞不斷,充分暴露了英國政治制度日漸失靈。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長期保持經濟增長、社會穩定、政治有效,“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中國之所以形成“風景這邊獨好”的良好局面,從根本上來說,就在于中國有一個具有卓越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政治制度來說,就是中國共產黨從不故步自封,不斷深化對中國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并大力推進,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的民主新路。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因其民主參與的廣泛性、民主環節的完整性、民主運行的有效性、民主效果的真實性,實現了對資本主義政治文明形態的根本超越,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形態的重大創新,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成為人類政治文明大花園中最絢麗的花朵。
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對資本主義政治文明形態的根本超越。資本主義國家不管采用何種政體、實行什么樣的民主制度,本質上都是以自由主義、代議制、政黨競爭、公民投票等作為民主政治的基石。雖然西方國家的一些學者已經看到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一些弊端,提出了精英民主、協商民主、多元民主等理論,在制度運行、投票環節等都作了一些修正,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弊病。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發展協商民主、積極發展基層民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把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貫通起來,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從根本上實現了對資本主義政治文明形態的超越。
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形態的重大創新。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就始終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重要的價值追求并付諸實踐。《共產黨宣言》明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資本主義的代議民主制是不徹底的,要實現徹底的民主,必須使相互分離的國家和市民社會結合為一體,從而將人們對自身事務的參與和對國家事務的參與結合起來。為此,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會共和國”的構想,他們還把“巴黎公社”作為“社會共和國”的樣板。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列寧對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進行了積極探索,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民主政治理論,比如人民民主專政、加強人民群眾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反對官僚主義等,為后來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但后來蘇聯的一黨專政、特權主義盛行、官失去監督等,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就中國共產黨的民主政治建設實踐而言,我們同樣有好經驗做法,但也有慘痛的教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為指導,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政治傳統、汲取人類歷史上民主政治建設有益成果、總結黨百年來民主政治建設的成就和經驗、回應人民對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對新時代如何發展人民民主進行了深邃思考,創造性地提全過程人民民主,并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計來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實現了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形態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
本文系 2022 年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統戰智庫招標課題“統一戰線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究”(ET202206)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副教授。
轉載自《創造》2022年第11期。
上一篇:陳友康:現代都城賦杰作——《春城賦》 2022-12-09
下一篇:云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呈現良好勢頭 專家學者共話如何進一步打造我省民族團結邊疆穩定樣板 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