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理論宣傳
來源:云南日報
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的時代價值
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云嶺大地越開越絢爛
民族團結誓詞碑,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提出殷切希望,對云南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出重要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進一步彰顯了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的時代價值,為我們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賦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務。
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的時代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希望你們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要發揚光榮傳統,首先要搞清楚這個“光榮傳統”的內涵是什么。一是一心向黨的赤膽忠誠。誓詞碑寫道:“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70多年來,“一心向黨”的光榮傳統始終熔鑄在云南各族人民的血脈中。二是愛國守邊的民族大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要求云南各族人民“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云南歷來有愛國守邊的光榮傳統,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守邊固邊的熱血故事,涌現出“強邊有我、請黨放心”“國門就是家門、家門就是國門”等一批批守邊護邊的感人事跡。三是團結互助的民族感情。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1951年元旦,來自普洱地區15個縣,包括各民族支系在內的26個兄弟民族共同盟誓,“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70多年來,云南各民族親如一家,互幫互助,形成了很多優良傳統。四是命運與共的奮斗精神。命運與共就是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命運。貧困,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是云南省情的一個重要特征,擺脫貧困成為云南各族人民最大的心愿。為踐行“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的誓言,70多年來,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各族群眾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的時代價值。民族團結誓詞碑立于70多年前,但民族團結誓詞碑的光榮傳統穿越歷史的時空而歷久彌新,始終閃耀著璀璨的光芒。一是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今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了“五個共同”,其中一個“共同”是“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所蘊含的愛國精神、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等,都是中華民族精神最直接的體現。二是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有力賡續。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同樣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中“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等核心理念。三是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是云南民族團結關系的生動寫照。在云南的民族關系史上,團結和統一始終是主流。從公元766年,南詔德化碑表明南詔對唐朝的忠誠“上蒼可鑒”,到民族團結誓詞碑立誓“一心一德,團結到底”,一脈相承的都是對團結統一的向往和堅守。
繼續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更好擔負起續寫誓詞碑故事的時代使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明確要求:“希望你們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我們都是收信人,如何發揚、怎么續寫,值得思考。一是需要研究闡釋好民族團結誓詞碑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屬于普洱,屬于云南,更屬于中國。我們要加強對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的挖掘和闡釋,進一步總結提煉出民族團結誓詞碑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二是需要持續推進云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云南考察調研,多次給云南干部群眾回信,對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其中一以貫之的就是對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視。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囑托,繼續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的光榮傳統,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三是需要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云南實踐。云南作為欠發達和后發展省份,要實現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這就要求我們繼續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的光榮傳統,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抓3年轉型、合8年之力、集15年之功,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云嶺大地越開越絢爛。
(作者:楊松祿 系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秘書長、副教授)
上一篇:馬弋涵:全面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2024-11-10
下一篇:馬弋涵: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