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理論宣傳
來源:云南政協報

“要落實中共中央關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決策部署,加強政協協商同其他協商形式的協同配合,助力完善協商民主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對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提出明確要求。
我國的協商民主,是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最廣泛的政治參與形式,涉及國家與社會、政府與群眾、執政黨與參政黨、中央與地方等多層面關系。凡屬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都可以通過平等對話、協商交流的方式來化解矛盾、增信釋疑、凝聚共識,將民主參與、理性協商與民主監督有機統一起來,使全過程人民民主真正成為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征,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社會主義民主理念,為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提供了制度化平臺,有利于促進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升國家治理效能,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體現。
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就是要構建多種協商渠道共同推進、協同配合的大格局,不斷提高協商民主的質量和實效。廣泛發展,強調協商應覆蓋國家治理的各領域、各層面、各環節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拓寬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渠道。多層發展,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從宏觀決策到微觀事務處理,不同層級都應充分發揮協商民主的作用。制度化發展,要求建立健全協商民主制度體系,規范協商的過程和結果運用,使協商民主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繼續加強政黨協商。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重點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事務,開展好相應形式的會議協商、約談協商、書面協商;進一步健全完善政黨協商機制,特別是加強政黨協商保障機制建設,支持民主黨派加強協商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政黨協商質量,提升議政建言實效。
積極開展人大協商。創新協商形式、豐富協商內容、規范協商程序、細化協商互動、強化協商結果運用,通過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制度化運行機制,進一步提升人大協商的質效。深入推進立法協商,鼓勵基層人大在履職過程中依法開展協商,健全監督公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等具體實踐,推動人大協商更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扎實推進政府協商。探索制定并公布協商事項目錄,建立健全政府協商保障機制,完善意見征集和反饋機制,規范聽證機制,建立健全決策咨詢機制,重大決策注重吸納社會公眾特別是利益相關方參與協商,完善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聯系機制,進一步提升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議政建言,進一步拓展協商內容、豐富協商形式、增加協商密度、優化協商流程、提高協商成效,統籌計劃性協商,規范經常性協商,靈活即時性協商,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新形式,優化協商議政格局;健全人民政協工作制度機制,聚焦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機制,注重協商形式和內容相匹配、協商程序和效率相統一、協商民主與集中相平衡,積極推進“數字政協”建設,拓寬協商參與面,提升履職便利度;注重協商文化建設,營造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協商氛圍,更好服務科學民主決策。
認真做好人民團體協商。加強黨對人民團體協商的領導,不斷完善人民團體自身的組織結構,進一步利用自身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不斷提高聯系服務群眾能力;健全和完善人民團體協商制度,制定出貫穿整個協商過程、涵蓋協商各個環節的整套議事規則,建立完善人民團體參與各渠道協商的工作機制,為群眾利益訴求有序、暢通表達建立制度化平臺,充分釋放人民團體協商的動能。
穩步推進基層協商。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協調聯動機制,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建立健全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協商成果評價和轉化運用、雙向發力等制度機制,使委員“下得去”、基層“接得住”,積極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協商議事平臺,通過街坊協商、田間地頭協商、網格協商等不同方式,把協商活動開展得更實更接地氣。
探索開展社會組織協商。選擇一些社會組織協商具有較強優勢的特定領域和空間范圍,率先開展社會組織協商實踐,引導有序參與政策倡導和民主協商;完善社會組織協商的制度框架,明確協商的性質、協商的主體、協商的對象、協商的平臺、協商的議題等,健全與相關社會組織聯系的工作機制,拓寬溝通渠道,為實現廣泛多層制度化的協商民主提供更多可能。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我們要學深悟透、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不斷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提出的明確要求,毫不動搖加強和完善黨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領導,把協商民主堅持好、發展好、運用好,不斷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來源:云南政協報
作者:馬弋涵 系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科研處
上一篇:李靜:云南優化營商環境的著力重點 2024-11-10
下一篇:楊松祿: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的時代價值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