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理論宣傳
來源:云南日報
作者:鐘瑞華
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指出:“云南民族眾多,要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切實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之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近年來,云南省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融入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著力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聚焦空間互嵌促交往。編制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規劃,統籌資源促進各民族各地區協調發展,不斷拓寬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間平臺。發揚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傳統,依托立體式分布的地理、生態、氣候特征,形成不同民族立體居住、交錯融居的居住結構,以城鄉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加速城市、集鎮、鄉村人口遷徙和流動,城鄉人口分布更加均衡,形成空間互嵌的社會格局。截至2023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92%,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5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鎮。與15個省區建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協作機制,促進各族群眾跨區域交往交流交融,互嵌融居。
拓展文化互嵌促融通。創新實施“枝繁干壯”工程,連續6年將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傳承和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實事,實施了1051個保護傳承項目,打造了101個民族文化精品項目。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創新開發“金木土石布”系列文創產品,打造火把節、潑水節、三月三、目瑙縱歌節、“摸你黑”狂歡節等各民族共享的傳統節日品牌,定期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等文體活動,推動100多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打造與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村超、村BA、村排等賽事。2024年全省舉辦體育賽事活動1700余場,參賽規模156萬人次,各族群眾在賽事活動中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加強經濟互嵌促共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堅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三個意義”。接續推進興邊富民、民族團結進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等惠民富民工程。抓基礎設施打通交往道路,78個民族自治地方縣全部通高等級公路。抓產業發展增強內生動力,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和示范村基本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聚焦脫貧村能力提升,扎實推進374個邊境幸福村建設,有序推進12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穩步提升8481個脫貧村發展能力。開展民族地區農村勞動力穩崗促增收專項行動,借助東西部勞務協作,向上海等沿海發達地區輸出勞動力,推動異地轉移就業,促進增收。
推進社會互嵌促和諧。積極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升級版,繼續推進全域創建、五級聯創,深化創建進機關、企業、鄉鎮(街道)、社區(村)、學校、鐵路、醫院、部隊、宗教活動場所、出入境邊防檢查機構“十進”工作,建設邊境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深入實施“微細胞創建行動”,深化創建進樓棟、班組、家庭、崗位,通過制作紅石榴、民族人物等卡通形象的方式,將民族團結進步理念像“芯片”一樣植入文創、旅游商品和生活用品。探索建立互嵌式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聯盟共建機制,組織4個州(市)的34個社區共同簽署《互嵌式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跨區域大聯盟共建協議》,推進“邊境地區創建聯盟”“高鐵沿線創建聯盟”等創新做法,共促各民族互嵌交融。
提升心理互嵌促認同。健全完善民族法規體系,制定《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等省級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規10件、自治條例37件。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神圣國土”的重要指示要求,邊境地區實施“紅旗飄飄”工程,在全國率先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媒體中心,全方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宣傳,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創新打造“石榴紅”工程,深入實施“三項計劃”。積極舉辦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主題文化活動,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民族節慶活動,廣泛開展“百家宴”“手拉手”“一家親”等聯誼活動,讓各族群眾進一步增加了解、增進情感、增強認同。
(作者單位: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
上一篇:葉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2025-01-13
下一篇:馬弋涵:以中華民族大團結全面推進邊疆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