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舉辦10屆的云南文博會,展示了云南文化資源、文創產品成果和文化產業發展成效,朋友圈也日趨擴大,科技賦能成效愈加顯現。
今年是中國與孟加拉國建交50周年,應邀參展的孟加拉國展臺,不乏月船、紗麗、黃麻絲巾等特色產品。連續3年擔任云南文博會翻譯的孟加拉國青年謝航經畢業于云南大學,用他的話來總結云南文博會是“科技感越來越強”。
“敦煌文創”帶來的VR與XR沉浸式交互體驗,在大約7分鐘內,體驗者戴上VR眼鏡,仿佛置身敦煌莫高窟內,通過擊鼓奏樂、照明探索等交互環節,深度探究壁畫的藝術細節,身臨其境感受敦煌藝術的獨特魅力。
“洲明科技”帶來的XR虛擬拍攝影棚,無需搭建場景,可邊拍攝邊剪輯,能有效節省人力與拍攝時間,還可隨時添加實物道具,滿足靈活多變的拍攝需求。與常規影棚相比,XR影棚的拍攝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云南本身就是一個天然攝影棚,實景拍攝結合虛擬拍攝,能夠優勢互補,創作出更多元的影視作品。
年輕一代是文化創新的生力軍,本次文博會特邀云南高校的師生們共同參與。
玉溪師范學院師生帶來的“紅色文創IP”系列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創新。黑膠唱片擺件、鑰匙扣、冰箱貼等,配合手機AR碼掃描及NFC觸碰識別,便能夠激活電子屬性,自動播放聶耳歌曲,并呈現出3D動態效果。這樣的文創產品具有一定收藏價值,每個黑膠唱片擺件都收錄了聶耳單曲,收集完成后可組合成一面黑膠唱片墻。
非遺文創方面涌現出的亮點不勝枚舉,文化企業越加重視產品的實用屬性和年輕化表達。
具有“清吉平安”寓意的保山甲馬版畫,一直以來以民間民俗的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有華利用“星座”元素,創作出迎合年輕人審美情趣的“水逆之神”冰箱貼系列。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撒尼)刺繡設計出休閑西服、運動T恤等潮牌服飾,既體現傳統文化特色,又具有現代簡約的時尚氣息,受到年輕群體青睞。
用先秦禮器“匜”制作的咖啡容器,刻有象形文字及圖騰的高足杯,就連研磨咖啡的器具也一概按照傳統禮器樣式加以打造。云南籍紫砂藝術家楊俊超帶來的中式咖啡新喝法,為喜歡中華文化同時也喜歡喝咖啡的人群,提供了一種金錢買不到的情緒價值。
人才培養方面,從事絕版木刻版畫文創開發的“隱逸文旅”與高校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崗位,目前普洱學院開設了絕版木刻版畫學院,其校企合作模式為我省非遺技藝的創造性保護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文化出海離不開版權的保駕護航,云南版權登記近年來實現高質量快速發展。文博會期間,云南省版權服務大廳設立了“文創產品版權登記處”。動畫設計師李龍在文博會期間登記了50個IP形象。他告訴記者,原創設計由于創作周期較長,中途有可能會發生侵權情況,版權登記等同于為作品上了一道保險。
本屆文博會期間還舉行了“文化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暨惠民演出、文化產業推介會暨招商引資、調研考察、直播帶貨、主題短視頻節目《創意云南》,以及2025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中外媒體采訪巡展等活動,均在宣傳推介、創意孵化、產業發展、商品交易等方面取得了實效。
云南文化產業具有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立足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云南文博會還有繼續擴容的潛力空間,未來的成色也會更加明顯。
9月21日,創意云南文化產業博覽會(2025)圓滿落幕。
上一篇:云南省持續推進文化遺產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2025-09-15
下一篇: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