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啟航新征程,廣泛凝聚僑心僑力,是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的應有之義。本期邀請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副教授徐敏,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僑心僑力》為題,從發揮華僑華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獨特優勢、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做好“僑文章”方面,進行了闡述。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這一初心和使命與近代以來海外華僑的期盼高度契合。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海外僑胞在這一過程中認同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中,更需要凝聚僑心僑力,形成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發揮華僑華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獨特優勢
經過數代人不懈努力,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無論在過去、當下還是未來,華僑華人都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華僑華人是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現代化的同行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意味著背后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共圓中國夢。目前,華僑華人人數為6000多萬,來源地遍及全國各地,分布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的華僑華人有4000多萬人,占華僑華人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多年來,海外僑胞教育水平顯著提高、職業構成多元、參政意識提升,熟悉中外政策環境和國際慣例,在保留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積極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可以說,他們身處中外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最前沿,至少連接了“兩個世界”。無論是老僑還是新僑,他們在金融、教育、科技、人文等多個領域嶄露頭角,不僅提高了華僑華人的影響力,還為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出謀劃策,發揮積極作用。
華僑華人是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貢獻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多年來,華僑華人在僑資僑匯、慈善捐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無論在經濟、社會還是情感上都與一個正在朝著現代化邁進的中國聯系在一起。改革開放以來,海外僑胞的熱情和參與度得到了更大范圍的擴展。他們不僅帶來了資金、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理念,還捐資興辦公益事業,捐資數額大幅攀升,捐贈地域越來越廣泛,惠及多個領域,全方位參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今年在麗江舉辦的第十一屆世界云南同鄉聯誼大會,350余位海內外云南同鄉共聚麗江、共話發展,簽約項目協議總資金78億元人民幣。海內外僑胞積極參與中國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家鄉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貢獻力量。與此同時,中國的發展也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機遇,一定意義上實現了“雙贏”。
華僑華人是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踐行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華僑華人在海外多年的奮斗中,既保持自身優勢,又不斷吸收當地文化,形成了具有中華性、多樣性、包容性等特點的文化精神,并與家鄉保持緊密聯系。華僑華人在外篳路藍縷、奮斗不息,無論身處何處都心系鄉梓,夢盼祖國,潛移默化地為故鄉的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像因僑而立、因僑而興的廈門大學,堅守在西南邊陲的和順圖書館等“僑鄉”景觀,都凝聚著華僑華人的愛國、愛鄉情懷,不斷熏陶著一代又一代的后輩。正是一代代的精神養分承接著海外赤子的理想、心愿和行動,與全國人民一道朝著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奮斗目標靠近。
華僑華人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參與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對共生關系的認識是深刻理解人與自然關系的體現。無論是沿海僑鄉還是內陸僑鄉,華僑華人尊重自然、熱愛生態,把建設美麗家鄉的理念嵌入到日常生活中,因地制宜地推進家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在發展生產、保護當地生態系統、美化家鄉、清潔能源、污水治理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云南大理賓川柳家灣華僑社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通過科學種植葡萄、柑橘等水果,發展生物資源加工園區、鮮食水果交易及倉儲物流業,美化人居環境,形成了具有僑鄉文化特色、田園風光聚集的美好景象。
華僑華人是推進走和平發展道路理念的傳播者。改革開放40多年的外交和僑務工作實踐證明,華僑華人是民間使者。近年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實現了政治互通、文化互融和民心互連。華僑華人融通中外,所形成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華僑精神就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生動實踐。一方面,他們長期居住在國外,精通當地語言,了解住在國文化和風土人情,有很強的本土化服務能力,可以在日常交往交流交融中得以體現。另一方面,他們善于運用中華文化元素,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最佳人選。通過華人社團、華文媒體、華文學校等平臺,他們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講清楚講明白,充分展現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國際形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積極作用。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做好“僑文章”
做好“知僑”工作。海外華人分布廣泛,異質性強,華僑華人社會具有復雜性、多元性與變動性等特點,要全面把握其變化和特征,開展好僑情調研。深入調研和了解世界各地僑胞人口數量和分布概況、發展趨勢及生活環境、教育水平和職業特征、社會交往和文化心態等方面的情況,建立詳實、動態的海外僑情數據庫,為科學制定僑務政策提供依據。針對于僑胞的特點、需求精準定位,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僑務工作領域。
做好“愛僑”工作。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導致不確定性加劇,也給海外僑胞的生活帶來新的挑戰。2020年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明確提出了保護華僑正當權利和利益,關心華僑的生存和發展,推動和諧僑社建設,教育引導華僑遵守住在國法律,尊重當地文化習俗,更好融入主流社會,為住在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要牢固樹立“尋根”“筑魂”“圓夢”理念,突出對世界各地僑胞的關愛。貫徹落實好“三有利”原則,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為華僑華人回國(來華)投資興業創造良好環境。落實聚焦廣大僑胞利益訴求,完善涉僑法律法規,加強統籌協調,想僑胞之所想,急僑胞之所急,解僑胞之所困。鼓勵地方細化基層為僑服務工作,當好歸僑僑眷“知心人”,助力僑胞發展,努力營造尊僑、愛僑的社會氛圍,全面提升為僑服務工作質量。
做好“聯僑”工作。遍布世界的華僑華人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參與者,是中國與世界溝通聯系的重要橋梁。要以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共識,將引資、引才與引智結合起來,進一步為海外人才回流創造機會和平臺;要從情感上關懷海外僑胞,更要從機制上改進人才引進服務模式,不斷壯大僑胞合作力量。加強僑鄉文化建設,助力海外僑胞尋“根”圓“夢”。做深做實民間外宣工作,發揮好海外華文媒體和自媒體的作用,以“小人物”講好“大道理”、以“小切口”反映“大時代”,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海外僑胞和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與世界開放性互動的產物,符合中國實際、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獨立自主探索出來的現代化道路。啟航新征程,廣泛凝聚僑心僑力,是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的應有之義。我們要牢牢把握“同圓共享中國夢”這個時代主題,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偉力。
上一篇:陳友康:統一性引領云南各民族匯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浩瀚大海 2023-08-11
下一篇:陳友康:詩詞里“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