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理論宣傳
來源:云南社院
10月30日,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明研究中心主辦、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承辦的“習近平文化思想與邊疆文化建設”座談會在云南昆明舉辦。
座談會上,云南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周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王鋒,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所長范恩實,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袁劍,云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吳瑩,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原一級巡視員陳友康六位專家,圍繞主題,深入交流邊疆文化建設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諸多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邊疆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經驗,為鞏固和發展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理論支撐。
六位專家有哪些精彩發言
一起來看
↓↓↓
01
精彩發言
在邊疆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邊疆治理受到高度重視的背景下,邊疆文化建設應該納入到邊疆治理的總體格局中來謀劃和推進。在承認邊疆文化建設的特殊性的基礎上,把黨和國家關于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與邊疆文化領域的實際結合起來,依托中央政府、邊疆地方政府和國家在邊疆的其他力量,解決好邊疆文化領域中的實際問題,促進邊疆文化的全面發展。
02
精彩發言
語言文字是重要的信息資源、文化資源、安全資源和戰略資源。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語言、多方言、多文字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和重要發展優勢,是建設邊疆文化的重要依托。新時代云南應充分發揮優秀語言文化傳統和豐富語言資源優勢,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學習和使用,建設和諧健康語言生活,服務邊疆文化建設,為促進邊疆地區長治久安和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做出更大貢獻。
03
精彩發言
邊疆史研究需強化“五個共同”的理論闡釋,為邊疆地區加強文化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學術支撐。國外學界在中國邊疆史研究中存在去中國化問題,我需立足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從中華文明統一性、包容性視角出發,系統梳理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科學揭示邊疆民族內聚發展、不斷凝聚、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結構性特征和規律性特征,推動中國邊疆史理論體系、話語體系不斷發展、完善。
04
精彩發言
邊疆景觀在塑造和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邊疆景觀的認定與塑造,型塑超越區域認同的、更具整體性的王朝與國家認同,進而豐富對“大一統”秩序與觀念的理解,在重新激活和闡釋邊疆景觀中,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05
精彩發言
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質,主要體現為時代性、主體性、系統性、創新性和包容性。云南在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立足“四個突出特點”的省情,增強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鞏固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推動文化交流互鑒,呈現具有標識性的地方實踐特色,彰顯這一思想的實踐偉力,為拓展和深化相關研究提供具有豐富性和特殊性的地方樣本。
06
精彩發言
中文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創、共有、共享的文字,“書同文”作為古代中國國家治理的重要方略,對維護中華文明連續性、國家統一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文作為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表征,具備貫通古今的承續力、橫向整合的凝聚力和推動文明繼長增高的成長力。要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成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號,不斷凝聚中華民族共有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文化創新和傳播,助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來源: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






上一篇:黃自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的云南探索 2024-07-30
下一篇:李靜:云南優化營商環境的著力重點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