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日報
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動云南輻射中心建設
李靜
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指出:“云南區位條件獨特,要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作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云南正加快從傳統沿邊開放向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轉變。新征程上,云南肩負著打造沿邊開放新高地的時代使命,必須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動云南從“通道經濟”向“樞紐經濟”轉型,為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注入持久動力。
制度創新是破解沿邊開放瓶頸的路徑保障。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實踐,構建“2+3+N”的沿邊產業園區協同發展格局,通過“百企入邊”行動推動“口岸+通道+市場”點線面協同發展,助力邊境貿易提質增效。在金融領域,通過跨境人民幣本幣優先結算機制和邊民互市電子化結算平臺建設,2024年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實現19.37%的顯著增長。尤為突出的是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的創新實踐,形成昆明托管、飛地園區發展模式。這些制度創新實踐,不僅驗證了“制度—區位”互動理論在沿邊開放中的適用性,更為內陸邊境地區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借鑒。
規則標準對接是制度型開放的核心內容。作為國內國際市場銜接的基礎性工程,規則標準對接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了關鍵支撐。在物流領域,依托中老鐵路國際貨運通道,推進國際多式聯運規則對接與單證共享互認,顯著提升區域物流協同效率。在農產品領域,以中國(普洱)國際咖啡博覽會為平臺,建立咖啡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并通過引入CoE國際評價機制,推動云南咖啡品質認證與國際市場接軌,實現2024年出口量358%的跨越式增長。在其他領域,通過中老簽署電力標準合作備忘錄及《老撾國家新能源總體規劃》的編制實施,在瀾湄區域形成專業領域規則制定的示范效應。這些實踐不僅驗證了以規則標準對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理論可行性,更探索出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規則構建的有效路徑。
構建制度創新試驗示范區是推動沿邊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鍵舉措。聚焦磨憨、瑞麗等具有代表性的邊境口岸,構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制度創新試驗體系。通過建立負面清單及例外條款動態管理機制,在跨境投資、數字貿易等重點領域實施精準開放,在擴大開放空間的同時筑牢防控底線;制定跨境管理、跨境通關、園區開發運營協作系列標準及會商機制;建立科學的動態評估機制,設置6至12個月的測試周期,重點聚焦跨境數據流動、“邊民互市+落地加工”等關鍵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推動“口岸+通道+市場”點線面的協同發展。
深化區域性標準對接機制是推動制度型開放向縱深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用好RCEP(云南)國際貿易投資合作論壇、中國—南亞博覽會等平臺,加快構建區域標準協同體系,推進農產品檢驗檢疫、中藥材商品流通等重點領域標準互認,強化貿易便利化標準支撐;聚焦云南特色優勢產業,組建跨境產業鏈標準聯盟,重點推進茶葉、堅果、咖啡、中藥材等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國際化進程,支持龍頭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依托云南省瀾湄區域共性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瀾湄區域標準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及時收錄各國標準數據,實現標準信息的實時共享。通過標準對接、產業協同、數字賦能的三維聯動,創新區域標準融合發展模式,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和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
提升國際規則話語權是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支撐。聚焦云南綠色能源、高原特色農業等優勢產業,推動核心技術標準納入區域合作框架,促進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序等關鍵領域的標準互認,有效降低區域技術性貿易壁壘;依托中老鐵路、中緬油氣管道、跨境電網等重大互聯互通項目,系統輸出智能物流、能源互聯等領域的技術標準,形成項目示范帶動標準推廣的良性循環機制。同時,構建專業能力、國際規則和語言素養“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重點培養精通國際標準制定程序的復合型人才,為云南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專業化的人才支撐。
立足對外開放新形勢,云南正以制度型開放為牽引,高質量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從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到跨境合作區的實踐探索,從國際貨運規則銜接到標準互認,云南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深刻內涵。面向未來,云南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持續深化制度型開放,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中奮力譜寫更新更美的中國式現代化云南篇章!
(作者系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教師)
上一篇:郭周靜:堅持“兩個結合” 推進協商民主文化建設 2025-07-01
下一篇:郭周靜:深入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優勢向基層治理效能轉化 20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