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首次從各民族血脈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經濟相依、情感相親五個維度,系統總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共同基礎、深厚基因、動力源泉,全方位闡明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源與流、根與魂,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不斷成為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的發展規律。總書記強調:“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華民族鑄就多元一體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文化相通”彰顯了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文明內涵。
中華文明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早在新石器時代,滿天星斗般的各區域文化,出現了如“華山玫瑰燕山龍”的美麗相遇,昭示了中華文明由涓涓細流到江河匯流的多元一體演進路徑。秦代推行“書同文”以后,以共同的文字為紐帶,各民族文化互通聲息、交流借鑒的軌跡從未中斷,既有唐代《霓裳羽衣舞》融合漢樂胡樂,宋詞常見“胡馬嘶風”、“萬里戎羌”意象,也有《十二木卡姆》奏出中原樂律,遼三彩取法唐三彩工藝;既有《論語》“仁者愛人”與《福樂智慧》“仁政護民”箴言一脈相通,也有多元宗教會通,關帝信仰盛行邊疆;既有漢服吸收胡服窄袖設計,胡床演變為中原桌椅,也有酥油茶、咸奶茶、“三道茶”等習俗串起茶道萬里,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為各族同慶。這種文化底色的互鑒融通、交相輝映,為中華文化提供了豐厚滋養,成為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依托。這是我們今天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也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文化支撐。
歷史充分證明,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必須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各民族優秀文化得到傳承弘揚,但社會上一些人對中華文化的內涵認知還不全面,有的把漢族文化等同于中華文化,有的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華文化,不能準確理解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之間主干和枝葉的關系。
新征程上,必須不斷增進中華文化認同,著力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打造具有中華文化底蘊、汲取各民族文化營養、融合現代文明的文化精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構建和運用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系,加強傳播推廣,融入各族群眾日常生活。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對外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把我們的道路優勢、制度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國際傳播優勢,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有哪些內在規律②|各民族信念相同 2025-10-09
下一篇:怎樣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