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不斷拓展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關鍵也是“兩個結合”。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華傳統歷史觀的結合,闡明了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邏輯。牢固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正確理解中華民族發展史,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與事件,歷史地辯證地看待其是非曲直,避免以今非古、以偏概全;必須自覺運用好“兩個結合”這一“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以中華文明特性和中華文化認同為基礎,以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進步為根本,以交往交流交融和社會互嵌為聯結,堅持守正創新的基本方法,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格局。

近年來,中央民族大學深入開展“知行中華”鑄魂育人工程,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圖為2024年8月,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知行中華”鑄魂育人工程大國邊疆實踐團師生在新疆喀什莫爾寺遺址開展調研。莫爾寺遺址由中央民族大學考古隊參與發掘,實證了新疆多元宗教并存和中央王朝對西域的有效治理,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央民族大學供圖
牢固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積極構建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中華民族歷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和宣傳闡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要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必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要“以馬為魂”、“以中為根”、“以西為鏡”、以“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為根本方法,研究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歷史底蘊、文明內涵和獨特優勢,著力解決我國民族學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論思想和話語體系所左右的問題,對西方民族學理論開展“起底式的反思”,積極建構中國特色民族學自主知識體系,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交叉學科的建設,將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的“四梁八柱”轉化為教材,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以學術講政治、以歷史釋原理,建構中華民族歷史新敘事,系統性講好“多元與一體”故事、“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故事、“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故事、“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故事等。
牢固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需要進一步辨析和批駁各種錯誤史觀。中國近現代史上,曾有諸多著名學者再三強調“史權”即歷史話語權之于中華民族的重大意義。龔自珍提出“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熊十力認為:“凡一國之歷史,其對于民族思想之指示與民族力量之啟發,恒于不知不覺之間,隱操大柄。”牢固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必須旗幟鮮明、有理有據地反對與批駁形形色色錯誤的民族歷史觀。如虛無主義民族史觀,謊稱中華民族只是“現代的發明”和“想象的共同體”,罔顧中華民族數千年來作為民族實體的事實;如大漢族主義及地方民族主義歷史觀,將本民族視為或直接等同于或根本外在于中華民族,犯了片面、割裂看待中華民族歷史的錯誤。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諸多來自域外、披著所謂“純學術”外衣的錯誤乃至反動民族史觀,無一例外試圖將中國說“小”、將中華民族發展史說“短”,挑唆漢族與少數民族對立,解構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統一多民族國家觀,為分離主義提供理論依據。只有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才能從根本上戳穿錯誤史觀的謊言,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進步提供有力思想保障。
千百年來,大一統作為“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劃下了分裂不可為、統一不可違的民族大義和政治底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必然要求,而以“五個共同”為科學內涵的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則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支撐。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為指導,學好用好中華民族發展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以中華民族大團結聚力促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上一篇: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有哪些內在規律③|各民族文化相通 2025-10-10
下一篇: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有哪些內在規律④|各民族經濟相依 2025-10-11